山西商人网: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豫园灯会三十年|跨越时空的灯火,“汇聚”在这里发光发热
2025乙巳蛇年豫园灯会即将启幕,豫园灯会也将迎来三十岁的生日。在三十而立的豫园灯会上,中国新春民俗文化、各地传统灯彩技艺,与那些亲历灯会的人们的心血和记忆一起,汇聚成璀璨夺目的光与影、灯与彩,在豫园、在上海这座城市里发光发热。
凝晖路化身蝴蝶谷
全国灯彩的舞台
多年以后,孙玉波仍然记得1995年的首届豫园灯会。当时,他身为扬州工艺厂副厂长,受到豫园华宝楼负责人的专程邀请,定制一组大型生肖灯组。历时一个多月,一组五米多长的巨型猪灯出现在豫园商城的中心广场,在游人如织的豫园灯会上点亮,成为日后许多人的元宵回忆。
1995年首届豫园灯会巨形猪灯
1995年,城隍庙在时隔29年后首次对外开放,豫园商城迎来一期工程改扩建项目后的第一个春节,举办首届“豫园新春元宵灯会”。随着“启灯”声起,上万只造型各异、玲珑剔透的灯饰熠熠生辉,宫灯、走马灯、工艺灯将整个商场装扮得花团锦簇,巨型猪灯无疑是整场灯会的焦点,背上的金童玉女发出“欢迎光临,恭喜发财”的祝词。此后,豫园新春元宵灯会成为一年一度的固定节日活动,由豫园商城组织人员,策划举办,规模盛大,豫园灯会也日益成为中国灯彩展示的大舞台。
在自贡彩灯非遗传人万松涛与自贡海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李微微看来,豫园灯会让各地灯彩流派各施所长,不同的广场由不同的公司制作,涵盖上海、扬州、苏州、海宁等,而参与灯会的过程也驱使他们不断推陈出新。“自贡主要做大型灯彩,豫园商城场地由于室外空间较小,需要变通另寻出路,于是我们就想到了彩灯上墙,这是我们之前从未做过的。”经历了最初的挑战,他们驾轻就熟,后来还将豫园古建筑上装灯的经验运用在全国各地的文保建筑项目上。
一年一度的灯会点亮了豫园商城的古建筑,也激活了那些悠久的历史习俗与文化底蕴。1996年的灯会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展出民间艺人康巧玲所研究制作的山西大同康氏绢人。五十余组绢人灯彩分为“佛教系列”“红楼系列”“西游记系列”“民俗系列”“名剧系列”,以及脸谱灯、扇子灯、瓜果灯、动物灯等工艺灯数百盏。在技术上,声光电的不断迭代,也让灯会常办常新。2001年,豫园灯会首次演播水幕电影“城隍庙水上梦幻组合表演”,邀请上海工艺美术厂、扬州灯厂、自贡灯厂等知名厂家度身定制,并首次从浙江引进平湖西瓜灯。
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为豫园灯会带来了独特的活力。2011年,豫园灯会被列入国家级非遗。老作家傅湘源曾在考察城隍庙扎灯艺人的手艺后写道:“城隍庙扎制彩灯的艺人……只要把劈就的细竹条,信手拈来,转眼间就扎就一盏巧妙的彩灯。其出手之灵活,匠心之敏捷,使人惊奇。”如同上海的海纳百川,豫园灯会吸纳了来自上海、扬州、苏州、南京、平湖、海宁、山西、扬州的手艺人才,使传统彩灯制作技艺得以呈现。
城市民俗风景的再造
“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中华古诗词里就有不少描写元宵灯会的佳句。相传汉代时,扬州灯会文化经由吴王刘濞传入上海松江地区。到了明清期间,上海县县治所在地的城隍庙、豫园一带,以及松江、嘉定、青浦等地都有渐成规模的元宵灯市,而作为“上海之根”的豫园逐渐成为上海最繁华热闹的文化场所之一。光绪元年,王韬在《瀛壖杂志》中描写当年豫园灯会的盛况:“城隍庙内园,以及萃秀、点春诸胜处......上元之夕,罗绮成群,管弦如沸,火树银花,异常璀璨。国中茗寮重敞,游人毕集……远近亭台,灯火多于繁星。爆竹之声,累累如贯珠不绝,借以争奇角胜。”
在漫长的历史与社会变迁中,城隍庙元宵灯会的习俗始终在延续。19世纪中叶,上海因开埠而被推入近现代都市化的潮流中,也让上海本乡本土、特别是老城厢的岁时节令习俗呈现出开放兼容、趋新善变的特征。彼时各大报刊对老城厢元宵灯会也多有记载,例如《申报》中记载了当时的元宵盛况,“日昨为上元佳节,本埠邑庙内颇觉热闹,其观灯者甚众,故晚间各茶室俱坐无虚位……故往来之人有走不过而退回者。”此后,城隍庙元宵灯会时断时续,但仍寄托着中国人对于佳节的美好期许。
“灯会,是传统民俗中的一抹亮色。现代灯会,则是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豫园地区是上海老城厢的代表,承载着民俗、年俗等传统文化。元宵灯会,包括灯会中的巡游表演,是老城厢年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海知名历史文化研究学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熊月之曾评价道。自1995年豫园商城开始承办灯会,每逢新春佳节,城隍庙、豫园一带人山人海、千灯启明,盛况延续至今。在豫园,“走九曲桥”已是每位游客都要体验的活动,它延续了元宵民俗里的“走三桥”,寄托了人们的祈福。“这种年俗,外在的表现形式是花灯、灯组、演艺活动。看上去眼花缭乱、分外热闹,本质上是通过具有仪式感的内容,承载和传递历史、文化和情感。”熊月之指出。
在延续赏花灯、猜灯谜、吃小吃、走三桥等传统元宵习俗的同时,豫园商城也在不断思考创新,让悠久的民俗活动也能走入当代市民的公共生活。2002年,作为上海八大旅游节活动之一,豫园灯会中心广场的《马到成功》创历年之最,骏马高达3.8米,同样具有开创性的还有一系列灯会摄影、命名、作文大赛,让更多的观众与灯会产生了联结。2013年,豫园灯会首次开通官方微博,并于灯会期间首次推出各项民俗活动,游客既可以现场参与,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2019年,首次推出线上线下同步购票服务,减少游客在高峰期排队时间,还首次引入互动灯组,增加游客赏灯趣味性:踩一踩自行车就能“点亮”一颗巨大的爱,猜灯谜的灯笼上还添加了二维码,方便游客及时知晓谜底。
2002年马年灯会
“当代年轻人见多识广,能接触到的信息非常广泛多元,所以更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告诉年轻人,通过传统节日来增强文化自信,表达对文明精髓的崇敬,把更多创新的点子赋能传统节日,加强文化传承。”上海市政协委员、东华大学时尚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瑾曾谈到,在她看来,历年的豫园灯会就是对传统节日再创新的一个很好的诠释。
2022年,豫园灯会主打“上海老味道、非遗新体验”,勾连蕴含在年味中的文化和情感。豫园商城有丰富的国家级、市级非遗资源,囊括豫园灯会、老饭店本帮菜制作技艺、梨膏糖制作技艺、南翔馒头制作技艺、五香豆制作技艺、王大隆刀剪制作技艺、丽云阁笺扇制作技艺、湖心亭茶艺、童涵春堂药丸制作技艺等三十余个项目。除了自辖的非遗项目,豫园商城还搭台引入一批非遗匠人,涵盖剪纸、皮影、糖画、蜡染、扎染、陶艺、蛋绘、柳编、活字印刷等类目,以市集展演或传艺课程的形式打造完备的非遗体验基地。
随着时代更迭,豫园灯会的规模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丰富的灯彩造型、先进的声光电技术与多样的互动体验,将中华民族传统的神话、传说、文学、艺术、音乐、美术、手工技艺融于一体,也让传统与潮流、民俗与时尚,在今天焕发出活力。“豫园灯会是我们的骄傲,每次上灯了,作为豫园人的那种自豪感是融入我们血液中的。”龚大军是上海老饭店豫园店总经理,也是每年豫园灯会的“守灯人”,对于他来说,这早已不单单是一份工作。“近几年的灯会更加好看,故事性强,豫园灯会已经是我们上海人精神的寄托,也是中华文化的千年传承。”
在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看来,豫园灯会是“上海城市风景的再造”。在现代都市中,仍然能看到这样保护完好的文化风景,正是民俗所拥有的独特价值。另一方面,“城市的风景,不仅需要昔日的风情,也需要有不相识的人和善地汇聚在一起。”顾晓鸣说,好的城市风景,必须和人们的活动连在一起。“豫园灯会的价值之一,就在于人山人海,人的聚集。”每年灯会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构成了城市风景的一部分。
千年文化的传承
从中华千年文化中走来的豫园灯会,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当代文化的见证者,展现着悠久文化从古至今的各个面向。
2017年,适逢鸡年,豫园中心广场以“一唱雄鸡天下白,励精图治谋发展”为主题,不仅有“闻鸡起舞”“前程似锦”等传统题材灯组,还结合时代热点,汇聚“中国梦”“强国梦”题材灯组。在九曲桥广场,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工匠精神代代相传”为主题,向世界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通过“ 四大发明”“ 大禹治水”“ 李时珍著药典,神农氏尝百草”“张衡、鲁班、黄道婆、李春”等题材,让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走入实景。
2017年鸡年灯会
在将近30年的“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历史中,生肖一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与此同时,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灯彩的造型与创意花样繁出,切合时代主题。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九曲桥区域被打造成世博场景,各种姿态的海宝挥手迎客,欢乐喜庆;同年,豫园灯会还走出中国,受邀参加“2010年首尔国际灯节”。2018年的灯会主推文化自信,讲述传统文学上下五千年,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汉赋、明清笔记、小说等,灯组也呈现不同的年代特点。2019年,C919 大飞机、复兴号、嫦娥号、机器人等灯组的点亮,诠释出国家的繁荣富强与民族自信。2020年,灯组“一带一路共创繁荣”采用了3D mapping的技术,无疑是传统灯彩技艺和新媒体科技的一次大胆结合。
2010年九曲桥区域被打造成世博场景
2010年首尔国际灯节
如同豫园灯会多年的探索所呈现的那样,传承并非因循守旧。从2023年开始,豫园灯会将主题聚焦《山海经》这一中国神话巨制,呈现“山海奇豫记”的异想世界,以灯彩艺术的形式将其复原于上海的闹市之中。进入灯会现场,春神句芒、夏神祝融、秋神蓐收、冬神玄冥,《山海经》中的春夏秋冬诸神,在豫园当起了“门神”。结合豫园古风场景和灯火盛会,豫园灯会打造了《山海经》主题的“园宇宙”,《九州山海》《山海迷踪》《山海奇豫》《山海寻缘》《山海遗宝》,五重沉浸式的体验,打卡、探索、互动、解谜,让人在赏灯与游戏中,走入中国的上古神话世界。
“‘山海奇豫记’取《山海经》中“禹定九州”的吉祥寓意,倾力打造一个充满神仙瑞兽、奇花异草的东方美学奇境。但它并非悬浮、架空的世界,而是深度结合豫园的在地文化,通过“二创”方式充分演绎的‘园’宇宙,”大豫园首席文化官、豫园灯会的总策划陈佳介绍,《山海经》是中国上古奇书里最富想象力的一步作品,通过与上海老城厢的在地文化相结合,相得益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犹记得2023年的元宵当日,随着典仪官一声唱和,名曰“玉兔东升、鲲鹏万里”的生肖灯随之启明,一幅梦幻的上古神话图卷“山海奇豫记”在亭台楼榭之中徐徐展开。在九曲桥,人们在13种巨大神花仙草的掩映中,寻觅《山海经》中耳熟能详的瑞兽。应龙展开双翼,盘踞湖面,守护九曲仙境。灵瑞白鹿乍现,凑近观察,眼睛还能一张一合。胐胐迎客,驺吾垂钓,当康突进,文鳐夜飞,陆吾摆尾。九曲桥上共有11只瑞兽,每一只都有特别的寓意。
2024年龙年灯会
在豫园,传统的老城厢文化与历史脉络得以传承,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充分融合,刷新了市民游客对非遗灯彩艺术的认识和体验。谈到“山海奇豫记”的创新演绎,陈佳表示,《山海经》的文字描述寥寥,主创团队翻阅了大量的《山海经》图鉴、插画和影视作品,最终确定了一种“结合美影厂+国潮动漫”的美术风格。
2024年的龙年灯会上,延续对于《山海经》的挖掘,以“海经”出发,通过“神奇龙族 世界共舞”的主题来呼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而在即将到来的蛇年灯会中,九曲桥将化身为丛林深处的一处瑶池,来自《山海经》中奇异花草和动物生灵将在此汲水嬉戏,一幅绚丽而生机勃勃的画卷在此展开。
而立之年,豫园灯会正蓄势待发,迈向新的辉煌篇章:不止豫园,不止灯彩,不止上海。
“不止灯彩”豫园灯会30年暨中国彩灯艺术展
2025乙巳蛇年豫园灯会将于明年1月1日璀璨绽放,上海首个灯彩文化艺术展“不止灯彩——豫园灯会30年暨中国彩灯艺术展”亦将与豫园灯会同日开幕,带来观灯加看展的双重体验,呈现一场视觉与文化相融的盛宴。如同展览所寄托的寓意一样,30年的豫园灯会也展现出了自己对灯彩技艺、新春民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汇聚力。来自中国各地的非遗灯彩在此汇集,使豫园灯会成为了一个融汇地域文化的平台。一系列传统元宵习俗与非遗活动在豫园灯会的舞台上实现了传承与创新,每一年都将人们带入浓浓的年味氛围里。回望30年,豫园灯会从中华传统文化里走来,如今又与最新科技相结合,演绎出神话古籍《山海经》中的丰富故事,汇聚着绵延至今的悠久文化。在即将千灯启明的豫园灯会上,作为对传统文化的演绎,一棵巨大的生命之树将盘踞于黄金广场,呈现一番雄伟壮阔、神秘磅礴的生态之美。如同豫园灯会一样,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灯彩、经久不衰的风俗,也和绵延至今的神话古籍一同,在这里汇聚共生。